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,我们虽然大多数是由于子女在海外,为了照顾第三代,远渡重洋来到海外。但是,我们的心仍然
和祖国连在一起,歌词唱道“心是中国心”是真实的写照。在欢庆祖国一个甲子的生日日子里,我们联想翩翩,心中都有一肚子的话
要说,情感都想一一抒发。为顺乎大家强烈的愿望,协会专门定在10月1日上午邀请部分70岁以上的老年人,召开《庆祝新中国60
华诞座谈会》。由到会的耆老们自愿捐款买些老人适用的糕点水果,边尝边谈。谈谈自己的60年,谈祖国的60年,用一件事谈这60
年,用某一方面事和物谈这60年。………由于到会者绝大多数在60年前已经成人懂事,经历过这60年的风风雨雨,都亲睹这60年的巨大
变化、巨大成就,包括自己的变化。
有会友回忆当年随解放军入驻和平解放的,当时称为北平的北京,接管北京。而后,参加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,至今历历在目。
60年来我们尽管也有曲折和弯路,但,成就是空前未有的。有会友回忆当年还是学生,开国大典前夕,参加天安门广场(比现在小
得多)的清理垃圾。事后,写了一篇稿件,叙述青年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的感想,不但被发表在报刊上,还被收录到60年代的初中语
文课本里。有的回忆当年半夜由郊外步行到天安门广场等到下午,大典结束,再走回学校,也许兴奋过后的疲倦,沿途边走边睡的
情景。那个时候,参加游行的人数少得多,哪有车载,今天看电视播发游行人员那么多,车载车送,井井有序,安排得那么好。有
在部队呆过的会友,看气势磅礴的阅兵,回忆1949年开国大典的阅兵场面,受阅的海军队伍,有不少是刚从国民党军队起义过来的
战士,背着的是缴获的外国造的步枪。看今天的海军受阅队伍,3个徒步方队、4个装备方队和1个空中梯队代表了当代现代化海军
的五大海军兵种,所有的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的,感慨万千!我们协会相当多的老年会员是20世纪 5、60年代的高级知识分子,是高
级工程技术人员、科研人员参加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建设事业,这里有常年奋斗在野外的地质工作者,有奋战在国防工业部门
的科研人员,有长期任教于各级教育部门的中学教师、教授,有培养出中国第三代著名导演(如张艺谋等)的系主任,有给元帅、
大将讲过课的,也有是驻外高级记者、新华社高级翻译的。也有司局级以上的领导成员。当年,大家一样艰苦创业、艰苦奋斗,
打下了基础。改革开放以来,由于政策对头,我们国家的发展势头突飞猛进,国际地位空前提高。我们才有今天能跟随子女来到海外,
享受海外各地美好风光的日子,安度晚年。
发言十分热烈,每个到会的都发了言,有的还再次发言。普遍感到言犹未尽。时间过得太快,中午12点半,才恋恋不舍散了会
协会《庆祝新中国60华诞》耆老座谈会
温哥华老年华人协会供稿